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讲座通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2-20浏览次数:30

 

主题七问MOOCs(“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实践与体会

宣讲人李晓明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助理,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教授、博导)

时间20131223(周一)下午300

地点行政楼111

讲座概要:

      什么是慕课(MOOC)?

      学生们为什么会去学慕课?

      老师们为什么要去教慕课?

      大学为什么让老师们教慕课?

      雇主将怎么看慕课?

      慕课为什么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慕课对习惯传统的教师的机遇和挑战?

2012年在美国由著名顶尖大学发起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Massive OpenOnline Courses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中文译为“慕课”),在国际社会引起很大震动,甚至被一些学者比作教育界的‘海啸’。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全球的学习者能够有机会选择世界最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正在开始变成现实。同时,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方面,也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

开学,北京大学某一门课,10万人选修。课程结束,通过考试的有1万人。其中北大在校生100人,他们得到学分。其他9900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得到课程合格证书。为了在这个规模上把这门课上好,符合北大标准,需要的投入是1位主讲教师,3位辅导老师,5位助教。学习免费,通过考试获得证书者也许需要付100元……

这是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给我们描绘的未来北大MOOCs教育的场景。“当下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发展,已使这样的憧憬成为可能。”李晓明说。

MOOCs来了,在网络社会自有的发展规律中,数百年形成的象牙塔大学,会不会有结构性变革?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传统大学的功能与使命是否应当改变?传统大学如何推动自身改革与发展?

诸多问题,等待着你与李晓明教授共同找寻答案。

机会难得,欢迎各学院教学和外事相关负责人、对本主题感兴趣的老师出席。

李晓明教授简介

李晓明,湖北沙市人。中国计算机技术的播火人之一,北京大学校长助理1982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电气工程荣誉学社Eta Kappa Nu社员,IEEE高级会员,ACM会员。

近年来主要从事并行计算和web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计算机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很感兴趣。从1999年开始,李晓明先后两次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973项目,主持完成的中国网络信息博物馆标志性成果,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获得了科技部颁发的973计划先进个人表彰。过去十多年来,研究工作一直聚焦在海量互联网信息处理领域并积极倡导信息技术与社会科学的结合,除上述中国网络信息博物馆外,还主持发展了全国高校影响力最大的搜索引擎天网搜索,不仅若干成果先后在《Journalof System and Software,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CIKMACL等学术交流平台发表,出版了国内最早的搜索引擎专著之一《搜索引擎:原理、技术与系统》(2005,科学出版社)和译著《万维网的定律》(2009,北京大学出版社),而且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还是全国搜索引擎与网上信息挖掘学术研讨会2003-)的发起人。

除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外(其中包括与香港城市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祝建华合作在《World Wide Research》(The MIT Press2010)中发表的“Chinese e-Social Science: A Low-End Approach”),李晓明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以及若干次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多项发明专利

联系人:郝志强

电话:  23503481

 

                                                                              国际学术交流处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Baidu
sogou